据光明日报报道,因为接近小学报名日,这些天人们谈论最多的,除了股市,就是学区房。此前据媒体报道,在北京、广州等地,有人花135万买个4.4平方米的房子,根本不能住,只为给上学买个进门证。可见,天价学区房,实际上是一种任性的“教育股票”,看似“牛市”,其实只不过是教育资源失衡后的一种“经济泡沫”。
教育部门禁止、幼升小、小升初跨区择校,目的是为了根治“择校费”顽症,避免学生无序跨片流动,确保免试就近入学。一些家长便采取“拼房择校”等非常手段,疯狂砸钱“抢”天价学区房,“挤”进名校学区内,为孩子在名校“占坑”。可以说,这是一种变相的跨区择校行为,同样有违教育公平。
禁止跨区择校,不仅是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应该从维护义务教育根本理念的角度出发。因为义务教育阶段,依照现有的《义务教育法》,是一个普惠的、非选择性、非淘汰性的教育阶段,也是政府必须提供的一个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若想彻底打破“占坑择校”利益格局,必须从国家层面进行制度的顶层设计。
因此,天价学区房,倒逼教育均衡发展。各地应加大力度平衡现有的义务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缩小校际差距。如果学校的教育资源都差不多,大家也不用挤破头往少数几所学校扎推了,都选择就近入学了,道理就这么简单。特别是,改革现行的教育考评机制,才是破解“拼房择校”困局的良方。如果评价一个地方的教育政绩,不是看当地有多少名校,名校的升学率如何,而是看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大小,以及使薄弱学校的数量,与教育政绩成反比,想必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就会真心实意地去抓教育均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