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在宜家商场溜冰、看电影、买衣服吗?宜家进入中国11年之后,终于改变过去的保守风格,开始四处圈地,并引入购物中心的新业态。
你可以把宜家当成是一家房地产公司,因为这家来自瑞典的家居零售商总是在世界各地买地盖楼,这和那些做商业地产的开发商们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它只卖自有品牌的商品。
但现在,这家家居公司在中国正在向传统的商业地产商们靠拢,它的兄弟公司、专门经营购物中心的英特宜家集团来到了中国,打算在这里建购物中心,武汉、无锡、北京大兴在这些地方,除了卖宜家家居和瑞典小食品外,它还卖别人的东西—比如,同样来自瑞典的国际时装品牌H&M。
早在今年1月23日,宜家(中国)便进行了人事调整。时任宜家中国区财务经理兼共享服务中心经理的丁晖,出任英特宜家购物中心中国董事总经理。这家新成立的公司,专门负责宜家在中国商业地产的投资和开发,这预示着宜家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已经开始转移。
在进入中国的11年里,宜家缓慢发展的市场策略一直被各界诟病。其第二任CEO安德斯?莫伯克在1998年将宜家带入中国后,曾经针对该市场制定过一个激进的发展战略,但也就在同一年,莫伯克跳槽到家得宝,他的继任者安德斯?代尔维格更多考虑的是市场风险,宜家商场并未遍布中国各地,这家公司更多的只是将中国视为生产基地,不断发展中国供应商。
宜家2008财政年度(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的中国营业额约为27.9亿元人民币,不足集团全球21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060亿元)销售额的2%,但中国已经成为宜家最大的供应商,目前有21%的商品来自中国,拥有350个中国供应商。
店铺的稀少,是宜家在中国销售额不高的主要原因。从1998年到2007年的9年间,宜家只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开了4家店。而正是因为缓慢的开店速度和并不低廉的价格,让宜家在国外平民家居的形象到中国被彻底颠覆,它在这里被小资情调的“宜家粉”们所推崇,但这样的开店速度显然也不能赶上“宜家粉”们对该品牌的热爱。在2008年间,宜家迅速开出了大连、南京和深圳3家新店。宜家亚太区总裁杜福延说,今后宜家每年要在中国新开两三家新店。
一位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