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暗访发现隐匿在城市角落里的求职公寓,大部分尚无营业资质,较之酒店公寓或经济连锁酒店,条件也相对简陋。
但在经济上捉襟见肘的大学生求职者们对此却并不在乎。日租金十几元的求职公寓,见证了不少年轻人追逐梦想的起点。
日租20元左右住得还很舒服
小萍是厦门某高校大四毕业生,目前还没找到工作。今年寒假,她不想像往年一样早早回家,而要留在厦门继续找工作。但是,寒假期间学校不让学生在校留宿,因此她打算在市区租房住。上网一查,她被一种“求职公寓”吸引了。“我们班一些同学就住在求职公寓里,据说价格比较便宜,还很舒服。”小萍说。
记者上网搜索“厦门求职公寓”,就发现了四五家。这些求职公寓大多分布在火车站、人才市场附近的居民小区内,最大的特点是价格便宜,公寓不仅有电视、热水器,还有宽带可以上网。月租一般在300元/床·人左右,而且可以按天住宿,每天价格在20元左右。
与普通廉价旅社不同的是,这些“求职公寓”更有“秩序”:生人不能随意进出,每天晚上11点必须熄灯,房间里禁止抽烟喝酒,男女生分开住,像是流动的大学宿舍。
职场新人是主要客户群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金湖路一家“求职公寓”,它设在一个小区的两室一厅住宅内,房间里摆放的都是上下铺的架子床。公寓的创办者是一名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黄宏魁。
“这种求职公寓在广州、北京等发达地方很流行,厦门前两年兴起过,但都没有做成。”小黄告诉记者,求职公寓主要针对找工作的大学生,因为在外面租房都比较贵,还要交一个月房租作押金,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都没多少钱。”小黄说,他们这里押金只交50元,租金还包含了上网费、水电费等。除了管理员,公寓里还雇有一名保洁员,负责帮忙打扫卫生。
求职公寓的租户大部分都是来厦门求职的大学生,还有一些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公寓里男女生是分开住的,女生住在另外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里。男生这边有12张床铺,目前住着5个人。“春节前算是淡季。”小黄说,今年九月、十月求职旺季到来的时候,他们的两套公寓全部爆满,连客厅里都摆满了行军床和地铺,真可谓是“一铺难求”。
客户群窄持续经营不易
“这里挺像大学宿舍的,晚上回来,大家还互相调侃,谈谈找工作的情况。” 小黄说,每年都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厦门求职,加上刚工作的人,每个人都要在这个城市里寻一处栖身之所,因此租房需求非常旺盛。
“刚毕业工作的学生,都希望房租低点,但谁也不希望住了不安全,大家都想要既便宜,又干净、安全的房子。”在这种市场需求刺激下,求职公寓这种新型租房形式出现了。据了解,早在2007年,厦门就曾先后开过两家“大学生求职公寓”,但都坚持了不到半年就草草关门。
“这一行其实没有多少利润,而且房客必须是有毕业证书或者学生证来厦求职的大学生,客户群体比较狭窄,淡季租户寥寥的时候,要支付公寓几千元的房租,还有水电费、人工费等运营的开销,确实很难支撑下去。”厦门最早的大学生求职公寓创办人小洪坦言。
记者了解到,由于经营求职公寓前期投入只要几万元,“入行”的门槛不高,最近两年,大学生求职公寓在厦门也呈雨后春笋发展之势,今年9月最高峰时一下涌出十几家,但目前仍在经营的也仅剩下四家。
大部分求职公寓无证经营
虽然价格便宜,给求职的大学生带来不少方便,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这些“求职公寓”一般没有证照,都是通过网上发布信息,招揽学生,存在着安全隐患。
昨天下午,记者以租客身份对部分求职公寓进行了调查,当被问及有无营业执照时,有的老板回答有。有的老板称还在办理中,有的则很干脆地说没有。当记者要求入住前是否可以查看一下相关手续时,一家求职公寓的老板还很生气地回绝了记者。
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求职公寓经营者所用房大多以租赁为主,但即便是业主自身经营,选择居民区也非长久之计。求职公寓作为大学生服务机构,是实实在在解决了异地求职住宿的问题,可目前的经营形态尚未有法规支持,尤其多数公寓尚开设在居民区,消防、安检设施都不完备,合法经营更是无法保障。求职公寓要发展壮大,看来还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