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迎着春光拔节生长
——漳州推进高新区“三大片区”开发建设综述
春风又绿江南岸,拔节而起高新区。
起跑就冲刺。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升年”的开局,漳州高新区用一场大招商,为“提升”注入最澎湃的动力。在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大会上,靖圆“一智一药”产业园、南湖“双创”产业园、站前总部经济产业园“三大片区”吸引了72个重磅项目集中签约,范围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投资总额高达121亿元。“漳州吸金百亿”关键词刷爆当天的朋友圈。
在高新区2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三大片区”面积仅占46.6平方公里,却何以有如此强大的“吸金力”?“因为这里有充足的产业空间、广阔的机遇空间和灵活的政策空间,这片沃土创新要素聚集、改革要素聚集、资本要素聚集、智力要素聚集,好项目到这儿来,就能像春雨灌溉下的种子,迅速生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苏孝道如是说。
栉风沐雨,从2021年9月“一纸规划”绘蓝图,经历了17个月建设的“三大片区”,产业集群从无到有、由有到优,直至迈上发展快车道;营商环境从“一对一”精准服务到“面对面”个性化定制,路网如织、基建成群,城市发展框架全面拉开。
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定完成,一批批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一个个标志性工程投入使用,一次次高起点、高层次、高目标的创新布局,都化作了“三大片区”产业强劲、品质宜居、民生幸福的内生力量,为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带来新希望。
全盘统筹 “三大片区”落笔高新
《漳州市中心城区“十四五”建设规划(2021-2025)》中明确,未来五年漳州要中心聚集、拥江达海、环湾联动,构筑“一核两翼”空间发展格局。
一个“聚”字,不仅是要产业聚集、功能聚集,还要资源聚集、人气聚集。但彼时,龙海、长泰撤县(市)改区,台商投资区、高新区纳入中心城区,“一核”的城市空间规模快速增长,城区规划面积从686平方公里扩展到2800平方公里。受到山水分隔、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因素影响,中心城区空间聚集度并不够、城市吸引力也不强。
如何破局?漳州意识到,加快城市发展必须找准发展着力点,不盲目攀比规模或总量,而是寻求局部突破和创新领先,瞄准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和市场主体的高质量,顺应市情构建高质量高聚集度的“活力新区”,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中心城区跨江南拓、拉大城市框架,聚沙成塔、做大做强。
“三大片区”的开发建设应运而生,成为破题之作。
2021年9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三大片区”开发建设的部署,在“一核”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高新区落笔,将靖圆“一智一药”产业园、站前总部经济产业园、南湖“双创”产业园建设列入先行蓝图,围绕漳州市产业链基础,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开发、封闭运营、滚动平衡、产城互动、产业优先”原则,同步推进“三大片区”开发。
为何选择在高新区落下城市跨越性发展的第一子?部署会上,市领导用了“恰逢其时”四字做了回答:“高新区经过多年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基础初具规模,发展空间潜力巨大,‘三大片区’由此地开发建设‘恰逢其时’。”
同年10月,“三大片区”开发建设工作指挥体系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长,并成立“三大片区”开发建设三个分指挥部,10名市领导分别担任分指挥部正副指挥长,在土地报批、项目攻坚、资金筹措、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全过程组织实施片区内规、拆、招、建、管等工作。
谋定而后动,动则必快,动则必成。
“从那时起,这片土地的每一天都不一样。”深度参与“三大片区”设计建设的市前期办成员、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许少亮说。
市委统筹领航,接续破局:为破解土地报批痛点,创新成立土地报批公司,精准高效做好土地要素供应,并灵活应用政策,积极探索推动混合布局工业、科研、商务服务等功能的“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产业类项目用地报批;为破解工程审批难点,漳州高新区创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加减乘除法”,全力落实84项优化措施,大力压缩审批时限,有效提高审批效率。仅开工一年,“三大片区”就有8个新供地项目实现“交地即交证”,岁金智能产业园实现首个“验收即办证”,九龙江医院实现首个“拿地即开工”。
市、区、镇、村干群联动,协力攻坚:仅用8个月时间,“三大片区”全面完成启动区7173亩土地的征收和188.4万平方米建构筑物的拆除工作,快速完成52.4%的权源面积安置;为破解开工建设堵点,高新区创建招商服务中心、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联合联办的“一起办”服务机制,联合成立三个服务专班,分别服务现有投产企业、在建企业项目、园区标准厂房入驻企业,顺畅打通开发建设的“快车道”。
在“三大片区”启动区的土地上,数千名作业者昼夜挥汗如雨;忙碌穿梭的运输车旁、林立塔吊下,工程施工如火如荼、鏖战正酣。
全盘统筹、顶层布局,17个月的实干苦干加巧干,“三大片区”实现了地理破界、资源破界,数个“首次”“创新”之举不仅加快区域开发进程,也成为抓投资、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这一“先手棋”,着实为漳州中心城区跨越性发展打开了关键“突破口”。
干群齐心 下好发展“一盘棋”
未来的“三大片区”将是什么样的?
摊开规划版图,斑斓的色块间,大招商、大产业、大协作的产业发展脉络跃然眼前:
未来,依托片仔癀医药、龙溪轴承、恒坤光刻胶等龙头企业,靖圆“一智一药”产业园将主打医药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功能食品产业;
坐拥南湖生态文化园、水仙花基地、“博艺规”三馆等人文生态资源优势的南湖“双创”产业园,则力争通过设立国家实验室、建设高端中医院、引进文旅康养产业和数字服务产业等方式,快速打造“产城人”融合的创新创造智慧园区;
在高铁站、城际轨道等交通设施助力下,站前总部经济产业园将积极引进总部经济产业、建筑业产业,重点打造区域总部基地、商务金融、商业服务、旅游集散等现代都市综合体,成为“一江两岸”的高尚社区和重要门户形象社区……
从纸上蓝图到眼前实景,每一笔都重若千钧。
“这是高新区‘区地合一’改革后承载的第一项市级重大开发项目,也是市前期办成立后谋划的第一个项目,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回忆起步伊始,许少亮不住感叹。
要“过河”,面对的第一块顽石就是土地。
面积测绘存疑、房屋产权纠纷、邻里土地争议……和许多地方一样,一开始,村民对征迁工作充满疑虑。于是,从市、区到镇、村,工作人员按片区成立多个征迁工作组,根据市领导提出的“模拟征迁提前谋划,摸清家底化解矛盾,做细做足前期工作”方针,挨家挨户深入做好被征收群众思想工作,最大限度提高被征收群众满意度,促进项目快速推进。
征迁对老百姓来说,最关键的是“钱”和“房”。
为了让村民在货币补偿、产权调换等方面获得最大保障,高新区充分借鉴“房地分离”模式优点,根据《漳州市中心城区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实施意见》修订完善原征收方案,在货币补偿计算上体现了层数越低补偿越高、层数越高补偿控制越严,压低抢建获利空间,保障了依法建房户及困难户的合法权益,杜绝违建抢建现象。“三大片区”征迁也成为我市落实“房地分离”精神的首个项目。
为了缩短安置房建设周期,漳州推出“安商一体化”模式,在靖圆片区预购“五福嘉园”项目的1600套、18万平方米商品房作为安置用房,对片区白花社区、天口村、古湖村下尾张、古湖村赛庄等4个村(社区)居民进行拆迁安置。“目前项目一期桩基工程全部完成,预计3月上旬可施工完成地下室工程、10月主体结构全部封顶,今年12月砌体砌筑完成并入装修阶段,力争早日让老百姓住上幸福房。”“五福嘉园”项目副总经理陈志芬说。
以人为本,才能“征”得民心、“迁”出效率。2022年8月28日,“三大片区”征迁扫尾工作全部完成,并对全部清表拆除现场设置施工围挡,达成高新区历史最快“净地”速度,也为全市片区开发树立起和谐征迁的标杆。
然而,净地只是第一步,用地报批是第二道拦路石。
为打通报批“痛点”,市自然资源局主动靠前成立服务专班,专项对接“三大片区”服务规划、土地报批、收储出让等工作,并与高新区不定期举行“三大片区”用地保障联席会,开展多层面多种渠道的常态化交流沟通,做到科学报批、精准报批,争取用最短时间完成供地,做到快进快出,加快资金回笼。
“我们还优化用地审批流程,对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实行合并办理,办理预审选址的审查时限从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最快1个工作日即可审查完成。”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全省综合开发项目第一宗、土地报批速度跑第一的九龙江医院项目,成为“三大片区”开发建设中实现“拿地即开工”的第一个项目,2022年8月即顺利实现开工,跑出医院项目建设速度新标杆。
多方联动、合力攻坚,干群齐心下好发展“一盘棋”,为“三大片区”建设提速增效烙下了最美注脚。
8月30日,在征迁扫尾完成的第三天,九声炮响打破大地的沉寂,宣告“三大片区”正式破土动工。许多人都记得那天的情形:许久没有下雨的漳州,喜降甘霖,雨水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也开启了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聚焦“高”“准”“新” 打出招商“组合拳”
片区发展,主要抓手在项目。而招商引资则是项目的源头活水。
“‘三大片区’是15个片区开发的重头戏、开山炮,必须要打造标杆、树典范,既要大招商又要设置门槛,不能‘捡到篮子就是菜’,而是要‘提着篮子选菜’,立足片区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实施精准招商。”市领导在“三大片区”开发建设调研中多次强调,引进项目要“优中选优”。
如何选优?漳州以亩均效益作为筛选标准,详细摸清项目的用地、产值、税收、能耗、用工、排放量、容积率等情况,分门别类、因地施策绘制出5张产业链招商地图,着力引进亩产“含金量”高、带动性能强、社会效益好的大项目优质项目。
如何破解招商瓶颈?根据“三大片区”产业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产业类型和发展定位,漳州创新招商激励机制,瞄准招商重点区域,在招商赛道上推出“五比四拼”举措,即比项目对接、比项目签约、比外资到资、比工作落实、比招商成效,拼决心、拼信心、拼爱心、拼耐心,打出一系列招商“组合拳”:
注重“高”字引领,高位推动产业招商攻坚。市领导高位部署、挂帅出征,“三大片区”指挥长、副指挥长牵头片区招商工作,多次带队赴珠三角、长三角、湖北、浙江、厦门等地考察科技工业园、产业头部企业、高新技术研究院等企业,推动“三大片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聚集,促进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注重“准”字贯穿,精准把握产业招商定位。漳州高新区在深圳、厦门设立驻点专业招商部,重点聚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文旅康养、功能性食品”等五大主导产业,开展精准靶向招商,自“三大片区”启动以来,共签约万洋智造产业园、片仔癀大健康智造园、能化装备产业园、九龙江医院等项目38个,总投资382.98亿元。
注重“新”字添彩,创新优化招商引资方式。“三大片区”创新“基金+商协会”招商,发挥基金公司专业选商招商作用,利用商(协)会会员人脉广、投资信息多的优势,拓宽招商渠道。同时,在“一把手”招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委托招商、商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并通过对接各镇办乡贤、企业家代表成功链接在外漳州商会,开展全民招商、乡情招商。
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产业化项目以及投资强度大、税收贡献能力强、高新技术型、创新成长型的优质重大项目,漳州还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强化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和风险意识,并下沉干部到“三大片区”项目公司,联合央企、国企、平台公司开展招商服务,对接迈达瑞科技、驴妈妈集团等项目,持续打造“三大片区”招商网络。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力争在招“大”引“新”、筑“链”集“群”上实现更大突破的“三大片区”土地上,一批批经过精挑细选的高新技术产业相继集聚,一个个与供给端贴合度极高的创新服务平台上线运营。
“白纸作画”,万亩版图正“满弓劲发”。
创新融资促建设 加快产城人融合发展
如果此刻从高空鸟瞰这片热土,你会发现,花香四溢的圆山下,万洋智造园、岁金智能装备产业园、漳州科技园等项目拔地而起;波光粼粼的南山文化生态园旁,由旧厂房变身成的甲骨文“双创”基地等科技孵化平台相继建成开园,高端餐饮等现代服务业正加快集聚;一批批央企及众多金融机构,争先在满城的花海林湖边落户,漳龙总部大楼、九龙江置地广场等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以“三大片区”开发为牵引,漳州中心城市的版图正加速“跨江南扩”……
“去年3月底,我们在靖圆片区的第二个项目可津和品智能制造园正式签约落地,去年6月份就实现‘拿地即开工’。”福建和动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漳州模具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会长佘漳南告诉记者,新项目今年计划完成15栋楼主体封顶,预计2024年底开园生产。谈及为何两次择址“三大片区”,佘漳南笑着说“因为这里有我们实现梦想的绝佳土壤。如果还有第三个、第四个项目,我想我依旧会坚定选择与这里‘牵手’。”
佘漳南口中的“绝佳土壤”,正是漳州精心布局由“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综合性的片区开发,才能让一座城市真正迸发出活力。”早在蓝图擘画初期,“三大片区”就已聚焦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城区建设目标,从活力产业、生态文明、健康生活战略定位出发,对城市产业布局、片区提升、设施配套等多方要素进行了顶层设计。
17个月的开发建设中,修路架桥、强基拓建同步推进。如今的“三大片区”,圆山大道、南江滨路与马洲大桥连接线建成通车,南江滨与厦漳同城大道互通节点、金古路即将连接贯通,纵横交错的路网如血管般,随着城建的声声律动而不断延伸。
500余天的携手奋战中,滨江区域龙江岁月、南山秋色等夜间经济不断繁荣片区酒店、商务等业态,九龙江置地广场、七建大厦等建筑业总部项目以及高新区实验小学等11个医疗教育项目,加速推动片区产业和人口聚集。
“我们还将充分利用万亩荔枝海的良好生态基底,在乌叶亭、妃子笑亭等附近场地,因地制宜打造各式‘树屋’,提供给招商企业作为办公场所使用,并结合荔枝博物馆景观配套打造花园式创新创造办公空间,让入驻企业能在漫山花果香的陪伴中勃发壮大。”漳州圆山发展公司总经理叶江林告诉记者,荔枝海“树屋”首期试点的6间木屋预计于今年3月开工,后期视建设效果再规划扩建至3万平方米,“筑巢引凤”激发南湖片区“双创”活力,将“荔枝海”打造成为片区产业发展的“励志海”。
不仅有鸟语花香的“树屋”为伴,“三大片区”开发建设中还引入“国际范”的工业邻里中心,在园区内建设满足人们“衣食住行闲”需求的“商业中心”,为工人日常生活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从而让企业专心扑在生产上。
“去年九龙江集团成功在靖圆片区摘牌商服、工业性质土地共四块,计划于今年一季度启动‘工业邻里中心’项目建设。未来我们将采用‘定制化厂房+预招商’模式,依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做’厂房。此举,可节省入驻企业施工许可证、厂房安评等繁琐手续办理环节,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招商培育期,企业入园即入驻,加速项目落地。”在九龙江圆山公司总经理朱晓伟看来,这一创新之举也是响应“三大片区”为入驻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号召的最佳注脚。
为助力这片沃土开发,解决项目建设中最关键的“资金”难题,九龙江集团还创新投融资形式,大胆实践、探索采用“股权投资+工程总承包”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及产业基金,并成功地在漳州高新区“三大产业”园区项目中实施落地。
“目前集团积极与高新区区属企业合作,投入资金用以解决现阶段‘三大片区’开发资金需求,并多方面拓展融资渠道,积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并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九龙江圆山公司董事长陈刚毅告诉记者,九龙江集团投资建设的漳州高新区绿色发展及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已成功取得国开行基础设施基金15.2亿元,同时取得国开行授信122亿元,为片区开发注入极具生命力的资金活水。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招商大会的成功“吸金”仅仅是“三大片区”寸土生寸金的小小缩影。随着一家家优质企业逐渐集聚,一条条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三大片区”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将越来越“丰满”,新的经济增长点将逐步培育壮大,“三大片区”将成为漳州九龙江南岸现代化的创新创业创造新城区,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来源:闽南日报记者 蔡柳楠 通讯员 陈群 朱加良 文/图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