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开发区“送王船”场面 许小燕 供图
(记者 李润 通讯员 陈政虹)12月17日,我国和马来西亚联合提名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以下简称“送王船”)经评审通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漳州市有芗城区进发宫、漳州开发区石坑社区保泉宫、台商投资区鸿渐村凤山宫等三个申遗点列入其中。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厦、漳、泉)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的禳灾祈安仪式,两国的此活动既有共性,又有地方性。在闽南,大多每三年或四年在秋季东北季风起时举行;在马六甲,则多在农历闰年于旱季择吉日举行。仪式活动历时数日,或长达数月。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逐步从我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送王船”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其承载的观察气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识和航海技术,是人们长期海上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送王船”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我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我市提升国际影响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截至目前,我市有“漳浦剪纸”和“送王船”2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个项目“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包括漳州布袋木偶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