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勺子是中国人最常使用的饮食工具,围桌共食蕴含着中国人乐于分享的饮食文化。一盘菜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便给了各种细菌、病毒大量传播的机会,从而为健康埋下安全隐患。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所有人上了一堂深刻的“健康教育课”,使社会公众更加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
日前,市委文明办、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筷”见文明》倡议书,有关部门与行业协会要求并指导全市2万多家餐饮单位落实公筷公勺制度,并在漳州宾馆、万达嘉华酒店、新潮味、古城味道、宴遇水乡、凯立大酒楼等10家较大型的餐饮机构打造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度的“样板餐厅”,促进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度的标准化施行。
在市监管部门和协会的倡议号召下,全市多家餐饮机构纷纷行动起来,让公筷公勺成为餐桌“标配”。
在市区万达嘉华酒店的中餐厅包厢内记者看到,每个餐位上都有两双筷子,虽然颜色相同,但是一副明显比较长,且筷子较粗的一端用银色不锈钢包裹着;汤勺也是两只,一只是瓷汤勺、一只是不锈钢材质的。餐桌上还摆放着一块“公筷公勺”宣传桌牌。
据酒店的蓝经理介绍,“较长的筷子和不锈钢汤勺就是我们为客人配备的公筷公勺,我们的服务人员引导客人入座以后,会为客人进行说明,并倡议客人在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服务员每上一道菜也会再配一双公筷或一只公勺在边上。另外,我们还推出了分餐套餐,对所有餐品都进行分装,按位上菜。对于普通的桌餐,服务员会尽量帮客人分装,比如一人一盅汤、一人一份龙虾、一人一小碟面、一人一只鲍鱼等等。”
“推行公筷公勺以及实行分餐能让客人在特殊时期来酒店用餐更加放心,为客人营造更加安全、高雅、精致的就餐氛围。”除此之外,蓝经理还表示,推行分餐制让后厨备菜更加精确明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浪费。
作为漳州的老字号餐饮品牌,郑水根卤料店响应号召,上菜时为每桌客人配备公筷和公勺。
“这种红色的是公筷,咖啡色的是私筷;不锈钢材质的是公勺,瓷的是私勺。”店老板告诉记者:“为了让客人更直观的进行区分,我特地去采购了100多双红色筷子作为公筷。每位客人都会有一副公筷,每份汤都会配一只公勺。”
正用餐的市民张女士认为:“分一下公筷私筷挺好的,夹菜更卫生,我们吃着也更安心。”
品轩青草园牛肉店的郑老板告诉记者:“我们店以前就有给客人配备公筷公勺,但用的就是普通的勺子筷子,没有进行区分。通过市市场监管局和市餐饮烹饪协会的科普了解到,公筷公勺和进食的筷子勺子要有明显的区别,以免混淆,为此我专门采购了2000多元的筷子,除了在颜色上和普通筷子区分外,我还让销售商在筷子手拿端印上‘公筷’字样,方便顾客辨识。”
记者了解到,有关部门与行业协会要求并指导全市2万多家餐饮单位落实公筷公勺制度,其中包括小炒店、大排档、酒店、各色餐厅等,并在漳州宾馆、万达嘉华酒店、新潮味、古城味道、宴遇水乡、凯立大酒楼等10家较大型的餐饮机构打造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度的“样板餐厅”,促进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度的标准化施行。
林铭煌表示:“要在全社会形成使用公筷公勺的文明习惯,得从多方面着手,首先有关部门大力宣传引导,其次餐饮行业严格落实标准要求,但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广大市民要充分认识使用公筷公勺的重要性,并转化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不然就算是餐厅有配备,消费者不配合使用,也是达不到效果的。”
林铭煌还提到:“年轻人对于公筷公勺比较容易接受,有些老年人由于老习惯,会有所排斥。这时候,家里的年轻人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性加以科普和劝导,还可以拿孩子的健康‘说说事’。当大部分市民都接受并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后,反过来会倒逼、监督餐饮单位更好地落实公筷公勺和分餐标准,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用餐的新风尚。”
使用公筷公勺好处多
“中国人喜好热闹,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吃饭,你一勺我一筷,相互碰碰杯、夹夹菜,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这些习惯看似‘亲密无间’‘礼貌热情’,实则隐藏着健康隐患。”第909医院医生吴贺华认为,使用公筷公勺并不是矫情,而是为了文明和卫生,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更彰显社会责任。
吴贺华医生解释:“合桌就餐的时候,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清楚自己或者同桌吃饭的人当下是否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私筷入口再入菜盘,夹带着病毒和细菌的唾液就会带入菜中,成为疾病的直接‘引路人’。例如病毒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等一些肠道传染病、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病、甲肝戊肝等,都是会通过唾液传播的。另外,有的老人给小孩喂食时会用嘴吹,甚至是自己先尝一口,这也容易产生交叉感染,应该及时纠正。”
“我们现在提倡的公筷公勺‘新食尚’就是说在餐桌上多配几副公筷公勺,吃饭时大家自觉用公筷来夹菜,用公勺盛汤,自己食用时则用私筷,这样唾液就不会被带入菜、汤里面了。”漳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会长林铭煌认为,使用公筷公勺可以有效阻断病毒细菌在餐桌上的传播,同时不影响中国人在餐桌上的情感交流,“有的人本身很热情好客,吃饭时会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但对别人来讲可能并不是很愿意接受这样的分享,这时候就会出现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的尴尬局面。而如果使用公筷为别人夹菜,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尴尬,也更能凸显个人的礼貌与涵养。”
据林铭煌介绍,“除了倡导公筷公勺外,我们也提倡餐厅在上菜时尽量实行分餐制,菜品加工完成后由厨师或服务人员在备餐间或分餐台对菜品进行分装,按位上餐,保证每位顾客用餐用量和餐具的独立性。这样既有利于客人进食健康卫生,也更凸显餐饮的档次。”
■记者 陈铃清
通 讯 员 黎 斌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