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拆掉了,要住哪里;土地征走了,靠什么维持生计……面对云水谣景区征迁工作存在的诸多难题,南靖县梅林镇干部直面困难,巧解难题,如期完成1001.9亩土地征迁任务。
笑做“必答题”
简荣美是个老上访户,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他很排斥征迁工作。梅林镇党委副书记魏晓强曾往他家跑了七八十趟,热情地协调帮助解决相关问题。此外,他还十分关心简荣美的家庭情况,这才渐渐把他的心中“冰山”融化,答应签下协议。
魏晓强有一张罗列着200多个征迁户的表格。“每完成一户,我就打一个勾。”魏晓强说,有一个征迁户答应要签约,并热情邀请他和同事到自己家里吃晚饭。去到他家里,大家发现户主特地跑到60公里外的县城置办了许多海鲜。
“我们的成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梅林镇人大主席冯文强感慨地说。梅林镇有不少领导干部的孩子都还很小,他们工作忙,有时候好几个月都没空回家。“太久没回家了,女儿见到我不敢喊妈妈,差点儿喊阿姨了。”大家开着玩笑,怀着对家人的满腔亏欠,感激着家人的体谅和支持。
巧解“分析题”
近日,梅林镇璞山村村民简良发签下征地协议后,兴致勃勃地为土楼景区迎接5A复检出谋划策。坐在一旁的冯文强长舒一口气:经过两个月,这块“硬骨头”总算啃下了。
简良发曾获评福建土楼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先进个人,也为和贵楼申遗和保护开发出了许多力。此次征迁涉及简良发家的土地,因此他十分抵制征迁工作。
面对僵局,冯文强发起了一场“情怀战”。他深知简良发有浓厚的土楼情结,对云水谣古道的一草一木、一屋一石的来历如数家珍,还曾经修补过古道的石阶。
于是,冯文强经常约简良发去云水谣古道散步,看他亲手铺过的道路,夸赞他对土楼申遗的贡献,展望征迁完成后项目建设对土楼的益处。美好的蓝图渐渐引起老人的共鸣,简良发的思想转变了,他不但答应签下合同,还带动5户村民配合征迁工作。
梅林镇组织委员简建跃说,开展征迁工作要深入一线了解群众诉求,分析难题,巧妙寻找解决办法,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并通过各个部门联合行动,通力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不弃“附加题”
目前,云水谣景区征迁工作圆满完成,但梅林镇仍然用心地做好“附加题”。
在云水谣景区,大部分村民常年挤在狭小、生活不便的土楼里。以官洋村为例,70%的百姓存在住房困难,有些外出人员回来过年时,要到亲戚朋友家借宿。
“趁着这次征迁,我们对困难群众的情况进行摸查,将收集到的问题需求列成清单,逐步推进新村点建设。”梅林镇党委书记李龙章说,“新村配套设施都由镇村负责。”
征迁户简瑞贞对自家安置房的情况很满意。她说,征迁干部带着她去看安置房规划地现场,还详细地帮她分析比对:旧宅虽然大但是交通不便,而安置房临近过境大道,地理位置极佳;每一户分到的店面可以做生意,新房还能拿去银行抵押贷款。“现在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住的问题解决了,就业问题也没落下。镇里积极引导征迁户“转型升级”,通过组织培训、政策支持等让他们“再就业”。“我现在开始吃‘旅游饭’了,赚的钱也不少。”在镇里的帮助下,征迁户简金山将自家楼房改建成民宿。
目前,在云水谣景区,像简金山这样转型开民宿、饭馆、特产店等征迁户已有十几户。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