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关注的小区房源并没有预想中的降价?”调控之后,一些买房人发现,竟然还有个别房源出现上涨情况。是谁在背后抬高房价?记者调查发现,尽管三令五申,可经纪人仍“小动作”不断。标一套不能成交的高价房源、买家卖家分开谈判、劝说业主慎重降价,用买房人董小姐的话说,“中介成了把控价格的关键人物”。
手段1
无法成交的房源报价最高
“调控之后,房价有没有可能降一降?”和很多看房人一样,市民小严是抱着持币待降的心理关注二手房市场,期望能寻到合适时机入市换房。然而,研究了几天后他却发现,自己所关注的小区在调控两周后不仅没降价,有些房子反而贵了。
“我就去中介门店问了问,才发现了其间的猫腻儿。”小严谈到,小区里有一套委托给中介代理的房源,在3月18日之前一直挂牌700万元,3月18日调控新政出台后,却逆势涨了两次价格,从700万元先后升到750万元和820万元。但实际上,小区的真实成交价格就是700万元。
“最初,我以为是业主不着急卖,故意标高了价格,结果是因为业主目前人不在国内,将房子钥匙留给了中介,所以属于无法在短期内成交的房源。”小严说,这套标了高价的房子只是经纪人拿来作对比的“工具”,以显得其他房子便宜,从而好劝说买家赶紧成交。“这就是一场心理战,用他们可控制的房源来不动声响地抬高价格。”
手段2
买家卖家谈判得分桌坐
“的确是,经纪人是把握市场价格比较关键的人,而他们让你着急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对于经纪人的表现,调控后刚刚买了名下第一套房的市民董小姐,觉得有满肚子的话说。
作为第一次入市的无经验看房人,在董小姐的日历上,第一次看房时间是3月4日。直到上一周签约,她先后看了有10套房,见了4位业主,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卖房人至多不愿意降价,但从没提出过涨价,反而是经纪人一直在渲染房源如何少、想签约的人特别多,要买到房子就得迅速签约。
董小姐向记者讲述了约见第二位业主的亲身经历。“那是一套挨着地铁清源路站的59平方米两居,报价330万元。”董小姐记得,那天下午,她走进房间看了一圈后,带看的经纪人就提出,低楼层的户型很少,后面还有两个购房人在排队要和业主谈判,董小姐如果觉得房子合适,就立即约着和业主见面,第一个谈判的话,就能马上买下房子。
“一听到这话,我就被迷惑了,感觉很紧张,便答应约业主谈一谈。”等了1个小时后,董小姐在中介门店看到了业主,然而只匆匆一憋,两人便被带到了不同的房间,经纪人成为往返传话的唯一“撮合者”。
“我提出降到325万元就签约,可经纪人坚称业主不同意,砍价就不卖房。”董小姐说,在门店待坐的全程,她只和业主面谈了10分钟,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其他时间则都是由经纪人在说。业主到底怎么想的,她直到离开时都没太弄明白。
“价格没谈拢,房子也没买成。有意思的是,虽然经纪人口口声声说大伙儿排着队要买房,可直到我看完房后的10天,这套房才卖出去,还便宜了1万元。”董小姐说,就是从这件事上,她渐渐懂得,经纪人渲染的稀缺并非总是实情。
手段3
稳住卖房人
面对买房人时,经纪人会说房源少、要入手尽早,那面对卖房人时,经纪人又会怎么说?“经纪人告诉我,这房子迟早得涨,让我别急着出手。”这两天,业主卢先生心情淡定了许多。
卢先生属于“卖小买大”的换房人,3月18日楼市调控之前,他就一直在看房,想把四环里的两居卖了,去五环买一套大三居。“可当时,因为我看中的房子业主临时爽约不卖,这事就耽搁了。接着,新一轮楼市调控就开始了。”
按照新政,换房的卢先生由首套变成了二套,首付款得增加200多万元,这让他担心了好一阵。着急的卢先生去咨询经纪人,对方却让他安心。“四环里的地段是稀缺资源,只要熬过几个月的观望期,价格迟早要涨。”
“小区现在的成交价是75000元/平方米,经纪人说可以报80000元/平方米,5000元是浮动差。”和卢先生接触的经纪人中,每个人都在“唱涨”,“唱跌”的声音几乎听不到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