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和银监会下发通知,在不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原则上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5%,各地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
以降低首付打头阵,房地产去库存的“歼灭战”已经打响。这是支持合理住房消费的利好政策,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但是,对一二线房价已经很高的城市来说,不降利率仅靠降首付,难以刺激楼市。况且首付的降低也带来了杠杆的提升,这意味着,人们购买首套房的杠杆比率从原来的1:3.3升至1:5。为了“去库存”,相关部门一边让企业和资本市场去杠杆,一边给房地产行业加杠杆。因此,尽管降低首付有利于去库存,缓解房地产市场压力,但可能只是起辅助作用。
好在,目前各部门就房地产去库存的方案已经做了一揽子规划,地方两会也就这一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部分规划已经送至中央。全国两会召开后,包括人口户籍、公积金以及税费方面的有关政策会择机陆续推出,确保打好去库存的攻坚战。但是,如果房价依然高高在上,缺乏实质性的降价让利行动,那么去库存就没有“动力”。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特地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从那时起,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就已经行动起来了。可时至今日,成效不能说没有,但不大。究其原因,除了库存太多不好消化外,恐怕还与没有真正“鼓励开发商降价”有关。目前也很少见到降低房价的具体、有效举措,因此未来效果如何,还是个问号。
当然,房子有成本核算,去库存也不可能把房子当作白菜卖。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房子还有不小的降价空间。要知道,中央调控闸口放开后,更大的舞台还在地方政府。如果不愿正视这一现实,不去解决“买不起”的问题,去库存就没有“去”到点子上,起码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