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绿地被硬化成停车位、入户大堂成了电动车的临时“住所”、开发商开出高价停车费……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有车一族”。出行方便了,可停车问题却接踵而来。因为“一位难求”,使得现实版的“抢车位”经常在各大小区上演,停车收费也随之水涨船高。
那么,你对小区的停车收费是否有过了解?面对公共场所变成停车场,你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今天,就让我们一一道来。
停车费限价成为历史
“从80元,到120元再到如今的180元,小区的停车费是一年高过一年。想着车子总该有个位置停,也没有去细问收费的标准。”家住市区鑫荣小区的陈先生,自有车以来经历了小区停车费的多次涨价。至于物业缘何提高停车费,停车的收费是否合理,陈先生坦言自己并不清楚。
的确,谈及市区住宅小区的停车收费标准,想必大多数市民都和陈先生一样并不是很清楚。那么,目前我市小区停车收费到底是执行怎样的标准呢?
记者走访相关部门获悉,此前,漳州市区停车费实行的是政府指导价(最高限价)和市场调节价,不过现在限价收费已经成为历史。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2755号文件,就住宅小区停车服务明确,物业服务企业或停车服务企业接受业主的委托,可按照停车服务合同约定,向住宅小区业主或使用人提供停车场地、设施以及停车秩序管理服务并收取费用。
这就意味着,我市停车收费将实行市场自主调节价格,不再进行政府限价。不同的住宅小区将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合理定价。
如何定价关键看产权归属
停车费取消限价后,不少市民都表示了担忧:政府不再介入指导,会不会导致停车费被无止境地提高?
市民蔡小姐不久前搬入了位于市区龙宝花园的新家。随后,蔡小姐便到小区物业准备租个车位以方便日常停车。到了物业后却被告知,租车位的费用高达1200元/月。“这价格高得太离谱了。开发商定这么高的价不是变相地强迫业主买车位吗?”谈到小区的停车收费,蔡小姐颇为不解,“一辆车10余万元,买个车位却要30万元,真是买也买不起,租也租不起。”
“在实行市场调节价之前,我市的月租车位最高限价是180元。可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变化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提升,月租收入与投入不成比例,产权人不愿出租,造成了租售矛盾不断增大。”采访中,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
的确,近年来因为开发商急于出售车位回笼资金与业主不愿意购买车位的客观矛盾屡见不鲜。上个月,家芗0596小区就因为开发商禁止未购买车位的业主开车进入小区一事,导致业主将宝马车堵在小区的大门,引起了轩然大波。
业内人士表示,取消限价,从一定程度上是希望通过价格杠杆来缓解租售矛盾。个别开发商借此漫天要价,也是不可避免的。对此,工作人员提醒,实行市场调节价,关键还要看停车位的产权归谁。对于未出售的地下停车位,产权归开发商,开发商自然有权利进行定价。如果停车位位于地上公共场所,产权属于所有业主,涨停车费就不是开发商或物业公司说了算,必须经过小区业主“双过半”(业主人数及物业面积均过半数)同意才可以。
物业公司不能随意设置车位
随着车辆不断增多,一些早期建设的小区由于没有规划足够的地下停车位,不得不将小区内的公共区域改为停车位,并进行收费。可是,由于监管缺失、业主维权意识淡薄等,物业所收取的费用也大多去向不明。
根据物业服务收费规定,业主大会成立前,车辆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停放的,其收费标准按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已成立业主大会的,所有事宜则由业主大会决定,并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运作。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物业公司有权对小区地面的车位收取管理费,但收取的开支只能用于冲抵物业公司就小区管理的开支,而且必须将开支公示给业主委员会。此外,物业公司在设置停车位时一定要考虑广大业主的需求,如果不经过业主的同意,擅自用公共面积或道路作停车位的话,业主们可以对其起诉。
■记者 陈利敏 文/图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