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漳州房产网 > 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漳州龙文区硬件“标准化” 孩子就读条件越来越

2015年01月19日 11:14    来源:闽南日报    点击:3364 次    0 条评论

  龙文区在教育投入力度、学校扩容建设、教师的补充力度、农村教师待遇及学校精细化管理、为外来工子女服务等方面积极努力,取得较好成果。今年初,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通过实地检查,认为龙文区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

  硬件“标准化”

  17日,虽是周末,但是在小港中心小学的塑胶操场上,仍有住在附近的学生和家长前来锻炼身体。“想不到,农村的小学有这么好的操场,而且每个班级都使用多媒体教学。教育均等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很放心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一名家长说。近两年,龙文区投入1500多万元对坂上、小港、西坑等原先条件较为薄弱的11所小学进行操场改造,让农村学校也拥有与城市学校同样的塑胶操场。

  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龙文区统筹考虑城镇化发展、人口变动趋势和人民群众现实需要等因素,按照“布局合理、建设达标、发展平衡、适度超前、学有优教”的要求,结合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扩容工程等,以每年至少新建一所标准化学校的目标要求,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改造一批学校,不断提升全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校基础设施。2011年至2014年,全区共投入资金10亿元,新建成16个学校基础设施项目,新增校舍面积17万平方米,新增学位数6300个,各中小学校全部通过标准化学校验收,办学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吸纳能力大大提高。2015年至2017年,龙文区还将建设市二实小龙江校区、霞桥小学、新蔡坂小学等教育项目11个,总投资12亿元。

  就学“不分内外”

  余志华来自江西,在蓝田经济开发区务工多年。“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读书,将来出人头地。”余志华说,“在这里打工,孩子可以呆在身边,而且能读这么好的学校,我们工作更安心。”

  近几年,随着龙文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外来工子女的就学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外来务工人员为我们的城市建设作出贡献,而他们的子女理应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与机会,享受同等教育资源。”龙文区教育局局长李鹏志说。

  龙文区将外来工子女纳入“两免一补”的补助范围,做到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就近就读。该区还投入3500万元在蓝田经济开发区建成漳州第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目前,龙文区公办学校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5000多人,占全区中小学学生的40%,政策覆盖率达到100%,其中,蓝田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该校学生总数的近8成。

  招贤纳师“也要留得住”

  “虽然郭坑离市区远了一点,但我们有免费的教师公寓居住,生活工作也很方便。而且,到郭坑教书还可以领到特殊津贴,挺好的。”去年刚到郭坑教书的吴老师告诉笔者,“为了让我们安心教书,政府很用心,专门投资20多万元,将原郭坑镇工商所改造成教师公寓,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

  目前,龙文区拥有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数923人,其中,小学617人,初中308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特别是为适应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的需要,2011年以来,龙文区通过引进、遴选和招考的办法,先后引进教师283名。其中,2012-2013年创新做法,面向全市公开遴选引进市十佳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名师29名、研究生1名,极大提升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该区对于新引进的优秀教师,原则上优先安排在农村学校教学,以充实和提升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区财政拨出专项资金,设立边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津贴,且标准逐步提高,改善农村教师待遇。

  此外,该区全面开展教师岗位聘任工作,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和边远地区的教师实行政策倾斜。

  ⊙吴钦良陈华俐陈建友

微信扫码分享

声明:本网大部分文章转载自第三方媒体,文章头部皆有标注来源出处,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下架处理。
0 条评论网友评论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Copyright @ 2010-2024 596fc.com 596房产网版权所有 @为互联网事业发展助跑 闽ICP备2024038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