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漳州房产网 > 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龙海市中港大桥管理无序 收过桥费“明码标价”?

2014年05月20日 14:40    来源:东南新闻    点击:4499 次    0 条评论

  (记者 陈志远)龙海紫泥镇中港大桥几年前由于“超重、超宽车辆频繁通行,严重危及大桥安全”而采取了限载、限宽措施,且挂了标示明确禁止40吨以上大车通行,并设立桥墩,上锁进行管理。然而,近日不断有吊车司机反映:限行规定和桥障形同虚设,实际的情况是:车主如与管理者“配合”得好,重一点的车也可以通过,如“配合”不好,即使车重不超标,想通过也难。而所谓的“配合”,按司机们的说法:“你得去花钱打点”。到底情况怎样?记者前往调查。

  中港大桥管理站常常大门紧锁

  现场:管理站无人值班 限行40吨的桥却另有标准

  记者了解到,紫泥镇两岛四面环水,造船业是镇上的传统产业,而各船企制造所需的吊车、拖车、平板车等大型车辆,目前只能通过中港大桥进入。

  16日早上将近9时,记者来到中港大桥桥北,一会儿工夫,陆续来了几辆大型吊车停在桥头等待,而在一边的中港大桥管理站却大门紧锁。其中一辆吊车的司机蔡师傅随后拨打了管理站上面的联系电话,准备联系通行,然而,几次的拨打之后,对方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蔡师傅告诉记者,大桥管理站经常没人值班,一般要过桥都得通过电话联系相关人员过来,拿钥匙打开桥墩上的链锁才能通行,对方电话打不通,这桥就过不了了。

  这时一位水泥罐车的车主却表示,已经联系好了管理站的人员。果然,不一会儿,一名穿蓝黑上衣的中年男子骑着电动车过来,打开了值班室,将桥墩的钥匙交给水泥罐车车主,该车主打开锁匙后随即指挥水泥罐车过桥,紧接着又把桥墩放回了原位。

  原来中年男子便是大桥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之一。此时,看到水泥罐车过桥后,一旁的蔡师傅有些着急,赶紧与中年男子沟通:“我的车只有25吨,没有超重,符合过桥标准要过桥”。可对方的回答却让蔡师傅很是无奈:“没超重?我知道没超重,就是不行。你不用再说,我不会给你公司的车通过就是,他们配合不好。”该中年男子说道。

  随后,这名中年男子又骑着电动车离开。记者询问蔡师傅,为何不跟着水泥罐车过去?“没有经过管理站人的同意过桥,回来的时候就出不了桥了,所以不敢过桥”。蔡师傅无奈的告诉记者,他们的吊车开到这边八点半,联系不上管理站的电话,等到九点多有人来开了,却不让他的吊车通过,等到11点多还是没法通过,一个上午的时间又白白浪费了。

  深入:要过桥得“通融” 过桥费明码标价

  蔡师傅所在的吊车公司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去年镇里的船厂有业务需要吊车,正当他公司的吊车要过桥时,就有人跟他说,要找管理站的吴某通融才能行。“我们要通过,就要跟他通融,不然不让过。通过当地人介绍,第一次大概去年5月份。第一次见面请吃饭,过后可以通过。”

  陈先生说,自己的吊车一个月也就过桥两三次,所以去年也就送了几次礼,过桥的事也相安无事。可是春节以后,他发现行情涨价了。“今年对方自己找上门来,要1200元的温泉卡,我没给。之后自己公司的吊车完全没有办法通过了。”

  虽然桥头明确标示着:禁止40吨以上大车通行,然而相比蔡师傅25吨重的吊车不能过桥的无奈。记者看到的却是,整车质量均超过40吨的两辆大型吊车在联系完管理站人员以后,都顺利地通过了大桥。车上的吊装人员告诉记者,超过40吨要过桥,得交过桥费500元。

  守着危桥收过桥费,这是哪个部门批准的?真敢这么大胆吗?记者再次向其他几位已经通过大桥的吊车上的人员逐步了解。“我们经常开吊车从桥上过,最重的吊车有70多吨,不过得交上500元,这笔钱还要车主通过中间人去交,因为一直都有交,所以公司的车辆通行都没有问题,不然不让过”。这家来自泉州某吊装公司的吊装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行情,40吨以内大吊车,都是给300元,超过40吨,要给500元。因为车上有铭牌,行驶证有标重,很好算”。

  求证:大桥管理混乱是否收费再待调查

  记者从2009年龙海市政府的相关通告中了解到,中港大桥建设于80年代,由于超重、超宽车辆频繁通行,危及大桥安全。相关部门便对中港大桥采取限载、限宽措施:即在桥头西侧设置路障,限制大型车辆通行,限宽2.2米,严禁10吨以上的车辆通行。为了此项规定执行到位,相关部门专门设立了中港大桥管理站对大桥进行管理。之后,由于紫泥镇的很多造船厂生产所需的吊车、板车等大型设备必须从桥上通行,当地相关部门又对规定进行更改:限重40吨,对于超宽的车辆,需经过大桥管理站同意,且进行登记后才能通行。

  为何相关部门设立的管理站经常无人值班?难道明文规定形同虚设?是否又存在着收费才能通行?记者随后向大桥的主管部门紫泥镇政府进一步了解情况。几经联系,分管中港大桥管理工作的镇人大蔡主任随即赶到了中港大桥管理站,并通知了相关管理人员向记者说明情况。

  针对记者对管理站无人值班的不解,负责中港大桥管理站工作的紫泥镇公路站站长吴耀明这样说明:“比如早上我值班,但是我比较忙,所以叫他们来替一下,因为我还有分管卫生工作。我当班,不可能全天候在这里。”吴站长表示,自己不在的时候司机要过桥可以打电话。然而,对于早上蔡师傅打电话打不通的情况,吴站长又表示手机没听见:“没有办法,放在震动,没看到”。转口又说:“放在车上,没看到。”最后补充:“手机有问题,要跟领导报告,把手机换掉”。

  吴站长告诉记者,管理站管理车辆通行他在之前就设立了标准:“大家都知道我制定了两个标准:一个不能超重;另外一个出入都要联系好,进去的时候厂家签单,什么时间进去,载什么东西,车重多少,这个是登记制度”。

  而对于超重限行的标准,在执行中却不断的被更改。据吴站长介绍,现在的标准并非外面标示的40吨,而是45吨,另外,有些企业特殊情况的可以达到50吨。

  那么吴站长所说的登记制度执行的如何呢?其向记者出示的登记表显示:除了标明(5月)14日的登记日期,并没有15日、16日登记车辆通行的相关信息。这也说明记者早上现场看到的:包括总重43吨的闽C**666吊车在内的好几辆大型车通过时,并没有在登记表上进行登记。面对记者的追问,吴站长的回答显得吞吞吐吐:“有时候就是比较松一点,有时候比较严一点。”随后,吴站长又补充道:“你要求严了,对企业不太好”。

  对于司机和车主所提到的送礼,明码标价收通行费的问题,吴站长给予了否认。而紫泥镇人大蔡主任表示,之前有听到过这样的反映,上级纪委也有来调查过,是否有问题,还得再核实。“纪委也来调查了三次了。(过桥)给钱的事情,我也有听说过,我们正在加强,探索怎么进一步管理更好”。

  短评: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过桥靠打电话、怎么交费也有中间人,似乎管理部门并没有明目张胆地在收费。但其中我们也看到管理部门对大桥限行规定的执行,却是时松时紧;对于大桥的管理,也并不规范;相关管理人员的解释,更显牵强附会。难道真的只有“配合好”,才是唯一的标准?而这样的“配合”,是否需要花钱打点,暂且不做定论。只是,如此的规定和执行,让我们不禁想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典故。

  大型车辆频繁通行,对大桥来说本就有一定的压力和风险,限行标准就是一条警戒线。而对标准的如此更改,管理如此无序,谁又能保证,大桥不会真的发生危险呢?

微信扫码分享

声明:本网大部分文章转载自第三方媒体,文章头部皆有标注来源出处,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下架处理。
0 条评论网友评论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Copyright @ 2010-2024 596fc.com 596房产网版权所有 @为互联网事业发展助跑 闽ICP备2024038063号